您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新闻公告 > 科技动态 >

新时代国土绿化的达州“加速度”

作者:admin|来源:达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|发布时间:2020-04-29|浏览次数:
 

自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,我市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观,紧紧围绕建设幸福美丽达州的目标,着眼加快实现“两个定位”、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新要求,对照国家森林城市标准,补齐短板弱项,提升绿化成果,全力攻坚克难,确保2020年达标验收。

通过三年的努力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.34%,比创建前增加2.34个百分点,森林面积、森林蓄积量均位居全省市(州)第八位,城市人均公园绿地由创建前的9.11平方米提高到11.89平方米。这两项主要指标提前、超额达到创森规划建设任务和“十三五”林业发展规划目标,创造了新时代国土绿化达州“加速度”。

在“补绿”上下功夫。针对城市绿化和生态脆弱区绿化短板问题,完善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》,不断拓展绿化空间,加大项目争取和资金投入,加快构建500米公园圈,增进广大市民的生态福祉。三年营造林面积达75万亩,先后打造了大寨子、莲花湖、梨树坪,渠县文峰山、开江牛山寺、大竹东湖、宣汉百节溪等30多个城市生态公园。到2019年底, 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%,建成区绿地率达33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.89平方米。

开展“52”城市进出绿色通道提升打造。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6万亩,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、珍贵用材林4万亩,抚育森林近18万亩,全民义务植树3200万株。大竹、渠县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,宣汉、开江成为四川绿化模范县,创建省级森林小镇7个,19个村命名为“国家森林乡村”。

在“保绿”上不松懈。始终坚持“严管林”不动摇、不放松,不断巩固绿化成果。及时划定林地、森林、湿地保护红线,制定《达州市莲花湖湿地保护条例》,加强河流、库区源头生态修复,大力开展松材线虫病和森林防灭火防控,加大涉林案件查处,森林、湿地保护步入新常态。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,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办法,规范林地转让行为,实施森林保险、抵押制度,构建“三权”分置运行机制。21个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,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,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,开江国有林场荣获“2018年度全国十佳林场”称号。

全市每年管护和补偿集体公益林515.36万亩,管护国有林73.23万亩。在建档贫困户中选配生态护林员3968名。每年查处各类森林案件380—854件,仅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就查处野生动物案件15起。通过一年多松材线虫病除治防虫,病死松树同期下降85%,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
在“增效”上助脱贫。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林业和产业扶贫的重要任务,平均每年新建产业基地10余万亩,共建成油橄榄、香椿、乌梅、珍珠花菜、中药材、竹林等现代产业基地130万亩。培育壮大规模以上林业龙头企业35家,其中3家成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,建立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65家。“万源造”木制儿童家具用品、 珍珠花菜系列调味品远销亚欧国家,年出口收入突破亿元大关。开江油橄榄种植基地达8.2万亩,探索出了橄榄油、橄榄酒、林下养殖循环发展模式,综合产值达2万元。渠县与中顺洁柔3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落地开工。

全市建成国家森林公园4个、省级森林公园6个、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、省级湿地公园2个,授予宣汉国家森林公园、宣汉县高峰岩森林康养基地两家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,命名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0家、省级森林康养人家16家。目前,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65.07亿元,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2200元,不少山区贫困村依托林业特色产业增收脱贫。
Copyright © 2020 达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话:0818-2336631
蜀ICP备1703954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