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达州科技 >

《科技情报》第十三期

作者:admin|来源:达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|发布时间:2011-12-01|浏览次数:

从认证视角反思有机食品泛滥

农业五方向“钱景”好

 

从认证视角反思有机食品泛滥  有机蜂蜜每公斤358元、有机猪肉每公斤160元、有机杂粮每盒(268克)268元……近年来,一些食品包装上纷纷标注“有机”二字,并标榜“高质高价”。这些有机食品货真价实吗?据一位常年在北京、山东、广西等地做“有机食品”收购、加工、包装的经纪人透露,有机食品行业之乱,关键是认证环节随意性大。“像中绿华夏、南京国环等知名认证机构还可以,但对不少认证机构来说,你只要花两三万块钱,基本就能拿下有机食品认证。”交了钱,一些认证机构或中介公司会派专人帮助“搞定”申请、文件审核、实地检查等认证全流程。

    基于有机食品口感好、营养高和无污染的特质,很快受到消费者的追捧,可是,现实却给普通老百姓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,原来市场上销售火暴的有机食品,只不过是骗人的谎言。

    有机食品认证混乱、无序只是我国认证行业的一个缩影,其他行业的认证形势也不容乐观。笔者认为,不妨从认证制度的视角,来反思假冒伪劣有机食品的泛滥成灾,这无疑会对我国的认证制度健康有序发展大有裨益。

    一方面,认证机构身份模糊。按理讲,认证机构是一个独立的中立组织,它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干扰。然而,在国内,很多认证机构都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大都有着浓重的政府背景。显然,这种认证的结果,不仅会“出卖”政府的公信力,而且最终还会误导和坑害消费者。

    与此同时,缺乏监督制衡机制。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国内大多数认证机构的认证是否科学规范,居然只是由他们自己说了算,其上级监管部门根本就不管不问,形同虚设。我们可以想象,在没有外力监督的情况下,其认证过程和认证结果的绝对公正,简直无从谈起。

    最后,缺乏处罚力度。国务院2003年颁布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》明确规定:对认证机构违法认证可最高处罚50万元;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负有直接责任的认证人员,撤销其执业资格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这无疑说明,在认证制度方面,我们不是没有国家法律政策。那么,为何认证制度混乱无序,鱼龙混杂,其关键是有法不依,处罚不严。笔者发现,自“认证条例”实施将近8年来,鲜见有认证机构被处罚的,被移交司法机关的有关责任人,更为凤毛麟角。

    因此,要打破目前认证行业混乱无序,有效杜绝认证机构随意忽悠消费者的现象,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快认证机构制度改革步伐,让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彻底“分家”,让其真正成为中立、公正的机构;另一方面,充分发挥国家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职能,严格审查认证机构资质,引导认证机构开展有序竞争;同时,严格法律,加大对认证机构和有关责任人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。

 

农业五方向“钱景”好  近年来,中央“一号文件”、“新36条”、“一行三会”指导意见等利好政策的接连出台,为资本进军农业领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。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,我国农业正以其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,不断吸引着国内外各种资本力量。

在新政和热资的共同发酵下,未来五年、十年,抑或二十年,我国农业会有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?

中信证券农林牧渔首席行业分析师毛长青认为,我国农业正步入转型加速期,规模农业生物农业、高价农业、装备农业和品牌农业将成为未来的投资方向,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。

 

Copyright © 2020 达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版权所有 电话:0818-2336631
蜀ICP备17039543号-1